歡迎來到寧海招聘網(wǎng)!
一朵菊花帶動一個村的發(fā)展
2020-01-09 08:09:17 閱讀量:549 來源:寧海新聞網(wǎng)

記者王冬曉通訊員徐銘懌應越阮星凱

  從八九月份開始,寧??h力洋鎮(zhèn)海頭村100多畝、120多個品種的菊花精品博覽園里,菊花爭奇斗艷,游客慕名而來。到了10月10日的海頭菊花文化節(jié),常住人口1000多人的海頭村一下子涌入五六倍的游客,賞菊采菊品菊,海頭村成了歡樂的海洋。

  這是海頭村黨支部書記莊允肖苦心經(jīng)營多年樂于看到的景象。眼下,他正組織村民搞菊花烘焙加工,生產(chǎn)菊花茶。

  前兩天,莊允肖抽空接受了記者的采訪?!翱奎h和國家強村富民的好政策,鄉(xiāng)村也能發(fā)展,但是振興,還得靠自己,得有自己的產(chǎn)業(yè)?!鼻f允肖說,海頭村發(fā)展菊花產(chǎn)業(yè)不過四五年,剛起步,還有不少困難,但集體收入的增加,村民鼓起來的錢袋子和臉上洋溢的笑容,讓他對這條路充滿信心。


  海頭村延長菊花產(chǎn)業(yè)鏈,生產(chǎn)金絲皇菊茶。

  村容村貌提升后

  老莊尋思著搞產(chǎn)業(yè)

  莊允肖在海頭村已經(jīng)干了12年。身材精瘦高大,臉龐如刀削一般,說起話來中氣十足。他早些年辦過工廠,自從當了村支書,他把工廠停掉了,一門心思放在村里頭。

  說起當上書記的頭幾年,老莊搖搖頭擺擺手,似乎有一肚子話要講,但到了嘴邊只憋出幾句,“臟亂差,別提它”,“還是說說我們村的菊花”。

  “當書記第一件事是團結班子,依靠黨員和村民,利用好政策,讓海頭村來了個‘改頭換面’。村容村貌整潔了,居住環(huán)境舒適了,可是村民打工的打工,種地的種地,村集體收入微薄,日子還是照著‘老樣子’過?!崩锨f當時尋思著,得想辦法搞產(chǎn)業(yè),帶領村民致富。

一次沒談攏的合作

  打開了老莊的思路

  2015年,外地一個牡丹協(xié)會的負責人找到老莊,想在海頭村大規(guī)模種植牡丹?!耙焕祁^敲下去后,人家說不行。種植牡丹得有60厘米的厚土,我們的土不行?!崩锨f說,村里想盡了各種辦法,這個事情最后也沒談攏。不過這倒給老莊提供了一個思路——花海經(jīng)濟。

  2015年的寧海,乃至寧波,種花不算啥新奇想法,桃花、梨花、油菜花、薰衣草、郁金香,每到春夏之交,市民到了田野,滿眼千紅百綠。還有什么花可做文章?老莊思來想去,提出了一點:花期要長。

菊花盛開季節(jié),每到周末,不少游人前來海頭村觀賞。

  按照這個思路,有兩個月花期的菊花進入了他們的視野。老莊帶著村班子考察了一圈,又到開封取經(jīng),最后選定了菊花。

  考察學習回來之后,說干就干。黨員帶頭試種,村民承包種植,村集體兜底收購、統(tǒng)一包裝出售。頭一年,海頭村種了五六畝的菊花苗圃和1萬盆的盆景菊花。

  “菊花主要供應天臺、三門、寧海、象山這些周邊地區(qū),園林造型這塊需求量挺大,賣得挺好?!崩锨f說。

  請來首屈一指的菊花科研團隊

  第一年試種就出成效,這給海頭村村民打了一劑“強心針”。

  2016年,村民種植菊花的積極性大大提高。在這種形勢下,老莊不敢掉以輕心。村、鎮(zhèn)兩級相關工作人員又到杭州等地考察調研,發(fā)現(xiàn)寧波周邊沒有大型的菊花產(chǎn)業(yè)基地,可以適當擴大規(guī)模。與此同時,他們還獲得了一條重要的信息:南京農(nóng)業(yè)大學園藝學院有個團隊專門研究菊花,在菊花領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權威。

  老莊找到了這個團隊教授的電話,想談合作,但在自報家門后被拒絕了,“人家說,不可能和一個村搞合作?!崩锨f沒有灰心,不合作是因為不了解,他下決心要請到專家,為此努力了1年多,“隔三差五打電話,逢年過節(jié)問候下,有時跑到南京面談,希望他們過來看看。”

  與此同時,鎮(zhèn)里也在幫忙牽線搭橋,找到了在南京工作的一位鄉(xiāng)賢,作為中間人,幫忙傳遞信息。

  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。2018年,海頭村與南京農(nóng)業(yè)大學簽訂了菊花項目合作協(xié)議,打造菊花精品博覽園,其中南京農(nóng)大負責提供豐富優(yōu)質的菊花品種,指派菊花研發(fā)團隊中的專家教授前來規(guī)劃布局、栽培管理,并輔助海頭村完成各類菊花產(chǎn)品的生產(chǎn)銷售。

一朵菊花帶動一個村的發(fā)展

  2015年,海頭村試種菊花只有20多個品種,五六畝地。2019年,海頭村從南京農(nóng)大引進了120多個品種的菊花,擴展到100多畝地,建成了菊花精品博覽園,總計投資近300萬元。

  一年一度的海頭菊花文化節(jié),開辦到2019年已是第四屆,新昌移民潘蒙廉到海頭村也是第四年了。他曾為移民后的出路愁白頭,如今在菊花基地管理菊花。

  “我們兩口子幫忙管理村里的菊花基地,一年有三四萬元的收入。菊花開的時候,每個周末都來好多人,車子多到停不下。在村口擺攤賣麻糍、芋艿、土豆,一個周末能賣上萬元?!迸嗣闪f。


海頭村按照購票送花的形式收取門票,有20多萬元的收入。

  村民腰包鼓了,村集體也入賬漸豐。

  老莊給記者算了筆賬,建成菊花精品博覽園后,按照購票送花的形式收取門票20元/人,有20多萬元的收入;種植了15畝茶用菊——金絲皇菊,通過統(tǒng)一種植、統(tǒng)一烘干、統(tǒng)一包裝銷售,銷售收入預計可達近200萬元;再加上鮮切花、菊花盆景的收入,“一朵菊花帶動一個村的發(fā)展。”

海頭村景。

  “下一步,我們將在鮮切花這塊再提升一個檔次,做成精品,打響海頭菊花鮮切花品牌。通過體驗菊花茶制作等方式與胡陳民宿旅游融合,當天采摘菊花放入烘干機,在胡陳休息一晚后就可以自取自制最新鮮的菊花茶,進一步提升海頭金絲皇菊的效益?!崩锨f說,他還打算圍繞海頭菊花基地,把周邊旅游資源整合打包進行專業(yè)開發(fā),進一步壯大集體經(jīng)濟,增加村民收入。

  (原載2019年12月16日《寧波晚報》)